『龙漦』基本释义(拼音、读音等)

拼音
[ lónɡ tāi  ]
注音
[ ㄌㄨㄥˊ ㄔˊ ]
简体
龙漦
繁体
龍漦
五笔
dx ftdi
更新

龙漦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古代传说中神龙所吐唾沫。语本《国语·郑语》:“夏之衰,有二神龙止于王庭。以指祸国殃民之女子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古代传说中神龙所吐唾沫。语本《国语·郑语》:“夏 之衰,有二神龙止于王庭。 夏后 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,莫吉。卜请其漦而藏之,吉。及 周厉王 之末,发而观之,漦流于庭,化为玄鼋。后宫童妾遇之而孕,生 褒姒。

周幽王 宠 褒姒,欲杀 申后 所生太子而立 褒姒 子 伯服,引起 申 戎 之乱, 西周 因此而亡。”
后因喻女子祸国。 唐 骆宾王 《为徐敬业讨武曌檄》:“鷰啄皇孙,知 汉 祚之将尽;龙漦帝后,识 夏 庭之遽衰。”

⒉  以指祸国殃民之女子。

《旧唐书·则天皇后纪赞》:“龙漦易貌,丙殿昌储。胡为穹昊,生此夔魖?”
明 许三阶 《节侠记·忧国》:“鸞旗远,凤驾迁,龙漦居尊国运艰,这牝鸡鼓翼司晨,那雄狐肆志滔天。”
清 张笃庆 《明季咏史》之二:“鹤禁无人瞻少海,龙漦有衅在 昭阳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原指由龙口中流出的唾液。即龙的精气。相传周厉王后宫的一名童妾,遭龙漦而受孕,生下褒姒。见《史记·卷四·周本纪》。后用以比喻祸国的女子。

唐·骆宾王〈代徐敬业讨武氏檄〉:「龙漦帝后,识夏庭之遽衰。」

龙漦的字义分解

  • 拼音 chí 部首笔画 15

    漦chí鱼等的涎沫:“卜请其漦而藏之。”渗流。笔画数:15;部首:水;笔顺编号:112343134132534

  • 拼音 lóng 部首笔画 5

    龙(龍)lóng传说中的一种长形、有鳞、有角的神异动物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作雨:龙舟。龙灯。龙宫。龙驹(骏马,喻才华出众的少年)。画龙点睛。龙蟠虎踞。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:恐龙。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:龙颜。龙体。龙袍。姓。笔画数:5;部首:龙;笔顺编号:13534

龙漦(long tai)同音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