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马脚』基本释义(拼音、读音等)

马脚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比喻破绽或隐私。

露出马脚

cloven hoof; sth.that gives the game away;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马脚”。

⒉  马的脚。

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超 还至 于窴,王侯以下皆号泣曰:‘依 汉 使如父母,诚不可去。’互抱 超 马脚,不得行。”
唐 王建 《田侍郎归镇》诗之三:“踏著家乡马脚轻,暮山秋色眼前明。”

⒊  比喻破绽。

无名氏陈州粜米》第三折:“兄弟,这老儿不好惹,动不动先斩后闻,这一来,则怕我们露出马脚来了。”
西游记》第三十回:“这廝不济,走了马脚。”
冯德英 《苦菜花》第十六章:“天哪,被她看出马脚,那命就休了。”

⒋  用马运输的费用,脚价

清 林则徐 《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》:“有所谓火耗、马脚、硐主、硐分、水分,以及西岳庙功德、合厂公费等名目,皆头人所逐渐增添者,虽不能尽裁,亦必须大减。”

⒌  赶马人

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缅甸归诚本末》:“尚贤 本无籍马脚,於 茂隆山 开厂,督臣 张允随 僉委充当课长,积私财捐通判职衔。”

⒍  迷信谓神所附的人。

清 李调元 《南越笔记·南越人好巫》:“安崖 有二司神者,一日降魂,童言曰:‘欲与 萧公 鬭法。’於是二司神各发马脚。马脚者,神所附之人也。”

⒎  清 代官服的袖口为马蹄形,因借指 清 军。见“马脚”。

《太平天囯歌谣·四望亭探马脚》:“四望亭,三层阁,站在亭上探马脚。马脚到,吹角号,打得 清 兵往回跑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马的脚。

《后汉书·卷四七·班超传》:「超还至于寘,王侯以下皆号泣曰:『依汉使如父母,诚不可去。』互抱超马脚,不得行。」

⒉  比喻内情或破绽。

《西游记·第三〇回》:「倘吃酒中间,千千仔细,万万个小心,却莫要现出厚嘴脸来,露出马脚,走了风汛,就不斯文了。」

马脚词语接龙

  • 1、脚片〈方〉脚。
  • 2、脚婆1.盛热水后放在被中取暖的用具。又称汤婆子。
  • 3、脚蹼一种潜水的用具,仿照动物的蹼,用橡胶或塑料压制而成,戴在脚上,以增加拨水的能力。
  • 4、脚气①由于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的疾病。症状是患者疲劳软弱,小腿沉重,肌肉疼痛萎缩,手足痉挛,头痛,失眠,下肢发生水肿,心力衰竭等。 ②脚癣的通称。
  • 5、脚钱指付给搬送东西的人的工钱。
  • 6、脚色1.犹履历。宋时入仕﹐必具乡贯﹑户头﹑三代名衔﹑家口﹑年齿﹑出身履历﹐若注授转官﹐则又加举主有无过犯﹐谓之"脚色"。 2.传统戏曲中演员的类别。 3.泛指演员。 4.泛指小说或影剧中的人物。 5.特指某种人物。有时亦含贬义。 6.犹本色﹐亦指真相或底蕴。
  • 7、脚色①戏曲的艺术化、规范化的人物类型。也是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。通常与行当通用,或合称“脚色行当”。宋元时的戏曲已建成行当体制,如南戏有生、外、旦、贴、净、丑、末七色,元杂剧有末、旦、净三类。近代戏曲大多以生、旦、净、丑为基本类型,并各有分支,如生又分老生、小生、武生,旦又分正旦、花旦、武旦、老旦等。 ②泛指演员:他是剧中的重要脚色。又泛指精明能干的人:别看他不声不响,在车间里可算得上是个好脚色。
  • 8、脚涩1.即马掌。马蹄铁。
  • 9、脚上1.方言。犹言角落上。
  • 10、脚士1.旧时奉官府差遣办事的人。
  • 11、脚手1.脚与手。人的上下四肢。 2.犹手脚。谓暗中采取的行动。 3.犹爪牙。指能听候调遣者。 4.人为的痕迹。特指文辞手法。
  • 12、脚踏1.放在炕前或椅前供垫脚用的矮木凳。
  • 13、脚汤1.洗脚用的热水。
  • 14、脚梯1.固定在火车上﹐备上下车用的梯子。
  • 15、脚头1.犹脚步。多指走路时腿的动作。 2.脚;脚上。多就踢球技巧而言。 3.犹兆头。 4.旧时码头上剥削搬运工人的把头。
  • 16、脚板脚掌。
词语大全网提供马脚的意思,马脚的拼音读什么?英语翻译、马脚例句等详细信息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ci.cnpoem.net/1jdccqil.html